体位引流,

肺癌是一种死亡率高且病情发展快的恶性肿瘤,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,手术是对该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,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,应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案。

家庭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干预

在为患者实施手术当天,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睡眠状况,将患者向手术床上转移时,需要保证动作轻柔,将其安置好;了解患者文化水平、家庭状况等,为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,采用温和语气和患者交流,让其掌握手术在恢复健康方面的意义,同时重视成功案例的讲解;与麻醉医生对患者信息核对好之后,再为患者进麻醉;合理调整手术室内的湿度和温度,保证温度在22℃到24℃,湿度在50%到60%。对静脉通路进行建立,重视其通畅性。保证胸腔镜等一系列手术设备准备好,且摆放好,并要保证手术设备的无菌性。为了便于医生的观看,在患者的头部位置,放置胸腔镜单显示器;把显示器置于患者头两侧的45°位置;在手术期间将负压吸引装置等,在适当位置放置;整个手术期间应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:

第一,协助且指导患者有效地咳痰、呼吸、腹式呼吸等。第二,有大量分泌物的,实施体位引流,若是痰液黏稠,开展雾化吸入,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纤支镜灌洗。 第三,针对呼吸功能异常患者,在必要情况下开展机械通气。

家庭护理措施术后干预

第一,镇痛护理:手术后,患者常常由于手术切口疼痛、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,而限制呼吸,这时呼吸浅且快,应使用镇痛药物,或取患者半卧位体位,将枕头放在膝下,取舒适的姿势,慢慢地活动或者对肩胛、颈部进行按压,消除肌肉紧张感,确保呼吸可以维持在适当的幅度、频率。

患者在术后可以取半卧位,是术后最佳的卧姿,其对胸腔积液引流十分有利,确保将引流液向体外引出,有利患者伤口疼痛减轻,且减轻机体炎症反应,下降的膈肌对循环、呼吸功能改善十分有利。

第二,协助患者进行排痰:术后,引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,防止肺部位置和呼吸系统感染发生。术后24小时至48小时之内,每1小时,引导患者开展五到十次的深呼吸及咳嗽动作。术后三天内,协助患者有效咳嗽,保证五次左右的排痰。

第三,呼吸道干预:对呼吸功能不全症状做好预防及治疗,若患者的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存在,应及时清理干净。对于肺内严重感染者,一般呼吸道内存在很多分泌物,没有力气咳痰,而出现呼吸功能不全,针对这类患者,应长时间进行吸氧,也可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。

第四,对输液量、速度控制:为保证输血的量较失血量更少,应对输液量及速度适当控制,保证其速度每分钟在二十滴到三十滴。

第五,营养干预:术后前几天,因受到应激、麻醉等因素影响,患者的胃肠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恢复,这时需要应用完全及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手段。在患者自身的吞咽功能以及胃肠道功能慢慢恢复时,可以转变成口服营养。先是予以流质以及半流质食物,然后慢慢过渡到固体食物。可予以患者维生素含量高、糖类、蛋白质含量高以及可以将身体抵抗力提升的食物,如瘦肉、米饭、鸡蛋、面条、牛奶等食物。

第六,定期到院进行复查:术后需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,患者的病情变重或出现再次复发迹象,需要前往医院复查。另外患者日常若剧烈咳嗽、气急、肝痛、发热等症状,需到医院就诊,患者出院之后也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开展胸透视诊断。

第七,运动干预:患者术后要适当运动。术后早期合理运动训练,可以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,手术当天患者麻醉恢复之后,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慢慢活动。术后第一天开始,用健侧将系于床尾栏上面的绷带握住,自行坐起,手术后四十八小时到七十二小时在后拔管之后,可以下床在病房内慢慢活动。(盐亭县肿瘤医院 何启芳)

体位引流,


编辑 陈施妤

校对 李 冉

审核 李妍婕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sum5080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30053670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fxq.cn/8016.html